绍兴百草园遗址发现战国早期越国连排房屋遗迹

2025-03-04 编辑:采编部 来源:互联网 
  导读:近日,在浙江省绍兴市的百草园遗址,考古学家们揭示了一处罕见的历史宝藏——战国早期的越国连排房屋遗迹。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越国文明的认识,也为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。一、...

近日,在浙江省绍兴市的百草园遗址,考古学家们揭示了一处罕见的历史宝藏——战国早期的越国连排房屋遗迹。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古代越国文明的认识,也为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。

一、惊现战国早期越国连排房屋

2024年6月,为配合当地项目建设,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百草园遗址进行了前期调查勘探,发现了地下有古河道、水井等遗迹分布。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9月对该地块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,揭露面积约2000平方米。其中,战国早期建筑基址面积约1300平方米,共发现两处木构建筑基址。

其中一处为干栏式木构连排房屋,其屋顶及墙体保存状况良好。屋顶由香蒲、芦竹、竹篾等层层叠压并用草绳捆扎而成的茅草覆盖,茅草层厚约5—20厘米;墙体则由纵横交错的木柱及茅草构成,木柱共9排,外层同样使用茅草层包裹。另一处仅存木桩的建筑基址也呈现出相似的干栏式结构,主要由10列呈西南东北向木桩构成,木桩排列整齐,顺向平放横木固定木桩,各列木桩间铺有树皮类植物。这些建筑基址的发现,为我们了解越国时期的建筑形式和居住方式提供了重要线索。

二、六朝“宝藏坑”出土大量文物

除了战国早期的越国连排房屋遗迹外,百草园遗址还发现了六朝时期的各类遗迹38处,包括古河道护岸遗迹、沟、砖井、灰坑等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,在考古发掘区东南角的六朝时期遗迹处,有一个被称为“宝藏坑”的地方。这里是一处护岸河沟,河沟是围绕主河道(现为菖蒲溇直江)外缘分布,由排列规整两列木桩组成,宽约0.5米。在这个230平方米的河沟底部,发现了丰富的古代遗存,包括陶瓷器、砖瓦、铜铁类金属器具、骨器、木器等日用器物,以及大量的动植物遗存。其中,铜钱1900余枚,包含两汉、三国、两晋及南朝发行的钱币10余种,不乏稀有品类。这些文物的出土,对于研究六朝时期山会平原地带先民的生活环境、生活方式及生业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三、科学考古揭示历史信息

此次考古发掘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,如浮选、水洗筛选等方式提取遗物;结合测年、动植物考古、残留物分析、环境分析、金相分析、三维建模等多学科手段开展综合研究。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大量遗物得以现身并“开口说话”,为我们揭示了更多关于百草园遗址的历史信息。例如,植物考古初步鉴定表明:百草园遗址出土的大量果核种属有桃、杏、李、梅、枣、杨梅、橄榄、苦楝等,以桃为大宗;战国时期干栏式建筑覆盖屋顶材料有香蒲、芦苇、毛竹等品类。动物考古的鉴定结果表明:六朝时期陆生动物主要有狗、猪、牛、鼠类、鹿科等,以狗为主;猪、狗骨骼上存在较多的肢解迹象,推测可能存在一处屠宰猪、狗的肉肆,主要从事宰杀并销售狗肉。此外,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海产品如贝壳、鱼类等,这表明百草园遗址一带曾是古人出海的重要场所,先民有出海捕鱼的习俗。

四、保护与传承并重

百草园遗址的发现不仅是一次考古学上的重大突破,更是对古代文明的一次深刻致敬。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,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。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,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。因此,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保护它们、传承它们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

关键词:

本文为【广告】 文章出自:互联网,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有侵权,请您告知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 
 

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,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本站,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。